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author:一佰互联 2019-03-30   click:196

简介:作为一个万年“安卓狗”前段时间短暂体验了iPhone XS Max,由于初次使用iPhone所有的功能对趴趴来说都是非常新鲜,体验和感受也非常的多,所以趴趴下面准备从性能、交互和影像系统三个方面以“安卓狗”的视角与大家 ...

作为一个万年“安卓狗”前段时间短暂体验了iPhone XS Max,由于初次使用iPhone所有的功能对趴趴来说都是非常新鲜,体验和感受也非常的多,所以趴趴下面准备从性能、交互和影像系统三个方面以“安卓狗”的视角与大家分享下iPhone和IOS的使用体验…作为一个自认为最喜欢也最了解交互的数码达人,那么第一篇文章趴趴来跟大家分享下交互的体验…

一、被最广泛致(chao)敬(xi)的系统交互

不得不承认,IOS的这套基于屏幕底部导航条的交互确实是目前最优秀的交互,并且你会发觉很眼熟,因为这套交互已经取代了“刘海屏”成为了手机厂商的“必抄”内容,大部分手机的UI交互都变形于苹果的这套交互逻辑…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但是iPhone最让人舒服的并非逻辑,而是顺滑,趴趴正在用的魅族16th的交互虽然逻辑上看也更舒服,但是却做不到苹果的流畅顺滑…但是这种流畅得益于iPhone XS Max的极高的触控刷新率流畅高效的底层架构以及细腻的显示效果,但是却很难通过视频展示…但是,这样的一套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交互逻辑本身存在极大的问题,随着屏占比越来越高、屏幕尺寸越来越大,底部发起的交互非常不利于握持的舒适感和安全性…

二、一直被无视的“返回”交互

趴趴一直认为的IOS交互痛点,整个IOS系统无视了我们平时最常用的“返回”功能…确切的说,是IOS的返回功能并不友善和统一…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IOS系统的“左侧边边框向右滑动”(简称“右划返回”)是苹果标准的“右划返回”手势…但是,随着全面屏的时代到来屏幕越来越大、边框越来越窄,边框处的操作逻辑是以降低握持和操作舒适感为代价…另外,为保护万元iPhone购买的高出屏幕的保护套也是手势的另外一大障碍…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苹果无奈的在“相册”中采用了另外一套“返回”手势:“图片任意位置下滑返回”(简称“下划返回”)…另外,在相册中“左右滑动”是切换照片,“上划”为Gif相册交互查看相信信息…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另外还有部分APP如QQ和QQ音乐等,“右划”不仅承担返回的功能,还可以用来切换标签页,在划不动以后还可以唤出设置菜单…可以说把“右划”的功能开发到了极致…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IOS还有设置菜单搜索页面无法右划返回,这时候你需要把手指移动到屏幕最顶部(刘海下方)取消输入才能继续…但是实际上你平时为了方便触发解锁屏幕和返回桌面手势,你的握持手机的手势一般是下这样的…这样“不合情理”的交互混乱是让人非常郁闷的…除了返回的硬伤之外,由于iPhone XS Max的机身和屏幕尺寸过大重量也不轻,底部触发手势操作让你平时握持的手势必须要更靠底部,这不仅造成了想要触摸屏幕上部的APP或者功能会比较困难(必须要变换握持手姿),另外对手腕的压力比较大脱手滑落的概率大增…辅助触控“小圆点”的交互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之前的IOS系统,印象里过去圆形实体“Home”键的时候很多小伙伴怕摁坏了都习惯开启“小圆点”代替“Home”键功能…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但是随着指纹识别的加入“小圆点”被打入了“冷宫”,而现在“全面屏”手势更是让“小圆点”无人问津…不过作为IOS系统及交互初体验的趴趴,这个远古时期但是一直深藏IOS系统深处的功能就一带而过吧…

二、线性马达和静音键

一直以来,苹果的横轴线性马达的震动体验在手机厂商中天下无敌,但是跟随者寥寥无几,一方面原因是成本太高;另外一方面是横线线性马达体积太大严重挤占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空间...所以其他手机厂商宁愿选择更大的电池容量...这次iPhone XS Max由于机身体积更大所以采用了相比iPhone XS更大的线性马达,就不要说安卓厂商里是否有拉出来能打的了而苹果的“亲学生”魅族的16th旗舰手机,是目前手机厂商中唯一跟进横轴线性马达的厂商,魅族16th的横轴振动马达的震动体验跟原装正版有多大区别呢?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但是苹果在震动马达的使用上是非常的保守的,也许是出于续航考虑,毕竟苹果手机都是“小电池”…只有电话提醒、消息提醒、3D Touch可以触发震动,系统输入法没办法设置震动反馈不过还好第三方的输入法可以设置,但是触控的力度却不尽如人意…想要体验完整的纵向线性马达的力度,只能通过电话和信息,小小达人才两个月趴趴在家的时间手机都是开静音模式的...iPhone XS Max的震动短暂有力,对手的作用非常强大,在微信消息不停闪的情况趴趴真的觉得手机震动的要脱手了…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在各家厂商纷纷为手机加入AI按键的时候,保留静音按键的只有寥寥几家,趴趴知道的是苹果和一加…而一加多年来一直没放弃三段式的响铃、静音、勿扰按键,说实话推拉的过程有点累手…而苹果一直坚持的这个独特的静音键的设计,不仅设计感强而且触发简单,当然如果你装了手机保护套又没有指甲的话,当我啥也没说吧…

三、IOS功能缺失和不尽如人意的交互

1、游戏模式趴趴知道的没有游戏模式的手机产品就只有傲娇的iPhone,这个应该无需多言…甚至系统简单到堪称简陋的一加都有简单的游戏模式…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那就更别提魅族的悬浮球小熊猫的弹出菜单了…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2、应用双开双卡双待为了满足工作,应用双开也是一样,我觉得我新浪众测的小编们都非常需要,既要登陆自己的个人微信号,还要登陆@新浪众测 微信号在群里为粉丝们服务…比如魅族就可以支持最主流的七款应用的双开,魅族称之为“应用分身”…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实际上就是如上图一般为你另外建立一个影子分身的APP,你可以通过他登录自己另外一个社交账号…还支持另外三十多款应用的分身,但是提示“可能无法稳定运行”…至于趴趴自己,双卡都不用别说双应用了,大脑是单核处理器,处理不过来那么多信息,所以具体的如何分身趴趴就不演示了…毕竟那算是魅族16的评测不是?3、连接切换Wi-Fi必须进入设置强烈推荐这个功能加入3D Touch,安卓系统长按进入设置菜单切换或者新加入WiFi真的非常方便,这对于经常出差和变换工作地点的伙伴非常重要…话说回来,流量现在那么便宜也没太所谓哈…

四、打破APP藩篱的捷径

1、什么是捷径捷径的前身是IOS系统的一款提升效率的应用WorkFlow,捷径可以打穿APP之间的藩篱,可以通过一个捷径唤醒多个APP的功能,甚至实现这些APP功能的自动化整合、运行…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苹果看这个应用比较厉害所以像收购siri一样收购了这款应用以及他的开发团队,所以有了苹果的“捷径”应用…但是,iPhone XS Max并不预装捷径应用,你需要自己去APP Store下载这款应用…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你还可以在负一屏添加捷径小部件…2、捷径实现的功能上文中说过,捷径可以通过APP的URL(标准资源地址)打通APP之间的壁垒…例如趴趴展示的“扫码付款”捷径,可以一键调出Apple Pay、支付宝扫码、支付宝付款码、微信扫码四个功能,相当于把上述三款应用“打碎了”重新整合…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不需要再去找到单独的应用,再点进去找相应的功能…但是实话说,跟3D Touch的目的类似,但是更加强大…另外,在这篇体验文章中,为了方便大家观看趴趴制作了大量的gif动图,而所有制作的动图都是由“视频转换gif”捷径制作的…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操作的步骤非常简单,做出的动图体积也不是很大,一般只有2M左右的大小,并且还没有其他软件限制动图时长的问题…想做几十秒的动图也可以,不过体积就太大了…怎么才能在社交网络上低调秀出你的iPhone XS Max?微博小尾巴早就已经过时了…你还在口水锤子的带手机截屏?现在iPhone 捷径中也可以加入带壳截屏功能,虽然此功能首先由锤子设计,但是发扬光大还是要靠我们爱疯…什么会比截屏自带iPhone XS Max外壳和齐刘海更低调的拉风呢?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好像跟想象的和锤子的都不太一样?!不要太Care这些细节,可能是趴趴找的这个捷径不太好吧…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捷径看着非常的简单好用,但是缺点是门槛有点高,想要自己编辑喜欢的捷径仅仅是获取APP URL就难住了绝大多数的人…另外编程也并不是所有的小伙伴都能够掌握的技能,所以作为普通消费者还是只能在网上找现成的捷径使用…

五、提高效率实际上不过是假象的3D Touch

1、提高效率是伪命题好吧,我们上面提到趴趴认为3D Touch是一个即将被苹果淘汰的功能,但是作为一个曾经被华为抢先发布被魅族跟进,现在却只有苹果坚持,趴趴还是要认真体验下…下图是我们重按支付宝召唤出的3D Touch菜单,是我们日常最常用的4个功能,可以说有了这四个功能,我们虽然安装了支付宝但是我们可以一辈子不用打开支付宝的APP!!!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太夸张了?但是我觉得作为我们每天需要打开数次甚至十数次的支付APP,3D Touch的功能至少打开支付宝APP的需求降低99%...但是,看上去让你效率飙升的3D Touch真的如想象中一样吗?不见得…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这就是3D Touch触发支付宝扫码付款的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不过,从逻辑上来看重摁选择扫码实际上也是两步操作,和我们日常使用打开点击扫码的操作并没有节省任何步骤?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常用的重要功能入口都非常好找,所以3D Touch实际上减少的操作步骤并不是特别多…2、很多功能需要学习3D Touch的交互只有这么简单?也并没有…3D Touch还有不少隐藏的功能可能大多数人甚至毫不知情,例如通知栏重按可以清除所有通知…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控制中心召唤出更多选项…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系统键盘重按移动光标位置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锁屏界面快速打开闪光灯和相机…(PS左滑本来就可以直接打开,这个重按有些多此一举)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3、真正的应用场景与捷径结合趴趴认为,3D Touch有可能被淘汰的原因其实不仅仅是捷径的“取而代之”,更重要的是由于常用功能即使进入APP也都在显著位置,3D Touch提升效率的效果并不明显…另外不符合点按滑动的交互逻辑,光滑平整的屏幕让我们难以产生“摁下去”的“冲动”…我们也不知道“摁下去”能够召唤出什么,这需要不小学习成本,而人类是本性趋“懒”的…3D Touch的活路在于与更加深入系统底层并且与捷径相结合,比如我选择一个视频“重摁”可以直接召唤出 视频编辑、转换GIF等捷径,选择一个来自短信(微信)的快递单号可以“重摁”直接召唤出查询快递…所以捷径虽然正在打破APP的藩篱,但是却还不够彻底或者说还可以更“智能”…“聪明的捷径”知道你需要什么,而且可以自动弹出来…前面趴趴提过,个人觉得3D Touch和捷径结合是趋势,用3D Touch直接能够唤出的捷径才是“好捷径”…至于在什么位置3D Touch需要唤出什么“捷径”功能不仅要如之前讲的进一步“打通”应用之间的藩篱,还需要人工智能(AI)的深入参与,任重而道远…

六、Face ID真香

难得从趴趴嘴里听到“真香”是吧?其实吧,趴趴喊“真香”真的是因为痛恨魅族16th的屏幕光学指纹…这是趴趴每篇文章的保留内容,既吐槽魅族16th的屏幕光学指纹…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趴趴自己原本指纹就非常的不清晰,到了秋冬季手指脱皮厉害…反正是在公众评分普遍偏低的魅族16的屏幕指纹识别,到了趴趴这里这几个月识别率非常不稳定,多次重新录入指纹,而洗澡之后三五个小时识别率更是几近于零…而趴趴之前用的MX5、一加3、一加5的电容指纹就没有遇到屏幕光学指纹的这种尴尬…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上动图是Face ID和屏幕指纹的解锁速度对比,第二代的iPhone XS Max 3D结构光仍旧魅族的屏幕指纹慢一丢丢,但是,Face ID的容错性却比魅族16th的屏幕光学指纹识别强得多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我们再拿Face ID跟明知比不过的电容指纹识别(一加5)对比一下…速度上Face ID被电容指纹绝对秒杀,但是上面也提了Face ID在手湿或脏的情况下不影响解锁,而指纹(包括电容和屏下光学)识别不受注视、侧脸、体位的影响,而且可以在拿出来的瞬间“盲操”解锁,只能说是各有优缺点…趴趴仅仅通过一款饱受吐槽的魅族16th的指纹识别就否定了全部的屏幕光学指纹识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趴趴只能说“全面屏”形态下Face ID真香喽…不过趴趴更倾向于无“刘海”的滑盖3D结构光面部识别,来自荣耀Magic2…七、总结

我的iPhone初体验之交互篇,跌下神坛的IOS交互

撇开生态不谈,IOS的交互并没有感到比安卓更优秀,反而有很多的功能安卓很方便IOS却不具备…虽然安卓厂商都致(chao)敬(xi)iPhone的系统交互还是让趴趴这样的“安卓舔狗”感到很尴尬,但是毕竟已经不再抄“刘海”了不是,我们应该看到进步嘛…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巅云官方发声,对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邮箱2522407257@qq.com。更多相关资讯,请到巅云www.yx10011.com学习互联网营销技术请到巅云建站www.yx1001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