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江小白成功的营销案例相信之前很多人都了解过了,本文作者将对江小白的产品发展历程进行一次回顾,看看其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营销实例”。说起江小白三个字,很多人也许都听说过,大家对他的印象是“营销很成 ...
江小白成功的营销案例相信之前很多人都了解过了,本文作者将对江小白的产品发展历程进行一次回顾,看看其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营销实例”。 产品发展第一阶段:打磨产品品质,迭代产品核心产品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找到那个能解决问题的东西,打磨这个东西的质量。例如江小白白酒,他的核心就是瓶子里的酒,以后任何的发展都是基于酒还不错,酒好喝等发展和成长的。类比其他产品:微信的聊天功能不能崩、淘宝的交易流程不能断,只有核心牢靠用户才会持续买单。江小白2012年成立,当时江小白的老陶看到一个商机,那就是传统的白酒太烈太呛口,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很喜欢喝,所以老陶就想做一款口味较清爽的年轻人会喜爱的白酒。江小白选用重庆红高粱作为原料酿酒,红高粱酒香气悠久、口味醇厚、入口甘美(我瞎猜的,毕竟我不喝白酒,反正网上说红高粱酒在白酒中比较甘甜,我猜因为这个特质比较适合老陶的理念——口味清爽),很适合做产品“研发”。在反复的研发过后,酒的质量打磨到可以上市,足以推动产品成长的核心就基本具备了。如果酒不好喝,江小白也不会发展到这么大,大家新鲜感过了以后就不会再被刺激了。之前有调研过二十到六十岁的客户,得到的答复都是,酒还是很不错的。这里就涉及到PMF(和市场匹配的产品)和MVP(对用户有价值的最小可用产品)的概念,在产品上线之前,先充分了解市场,寻找到切入点,小步迭代,打磨精品。但是这个质量什么的,在传统行业有专家有经验,还很好判断,但是在互联网行业这种相对“无形”的产品中,怎么判断用户是否会买单?笔者认为,现在互联网产品已经非常丰饶,如果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随便都能找到好多个APP去实现。这种情况下,原来的APP可以寻求某个点子上的创新,做差异化,如果是新企业想入围,也可以去做差异化,寻找差异点。例如:市面上有很多面向企业的埋点数据分析系统,而GrowingIO能从里面脱颖而出,就是抓住了一大痛点以及差异化——无埋点用户行为分析系统,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也在市场上得到了更多的优势。产品发展第二阶段:优化产品包装,寻找应用场景酒好了,怎么告诉年轻人们,这款酒是为你们打造的呢?一个产品核心稳固,只是成功了一半,而如何快速触达用户,包装就是另一半。往常的红高粱酒的包装是这样的:产品发展第三阶段:强化用户认知,巩固品牌地位包装花样玩熟悉了,基本的品牌认知目标已经达成,然后怎么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和认知呢。这里就到了第三阶段,强化用户认知,也就是从卖产品变成了卖品牌、卖服务,让大家都认识到并不断加速认可,这个是年轻人的就,是青春的酒!强化品牌,即产品服务化、多做场景营销。我们来看一些江小白很典型的场景营销的案例:产品发展第四阶段:从卖产品到卖能力,打造生态平台现在市面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做C端不如做B端赚钱,国内的B端红利才刚刚开始。这句话亦真亦假,适合什么产品还不得而知。但是现在很多发展成熟的产品,确实是在慢慢的向B端靠近,试图分一杯羹。比如阿里巴巴的平台、微信企业版等产品都在蓄势待发。而像白酒这样的传统行业,面向B端的话除了批发,还有一个个性化的需求就是定制。江小白的第二代包装版本表达瓶也有定制化的能力,但是那个定制很小,只是一句话,主要面向个体,为的是品牌传播以及用户参与。随着发展的迅速壮大,江小白面向小众客户(一般是企业用户)开放了更多的定制化能力。江小白的白酒不错,品牌也不错,他们会接受一些定制化的需求,满足用户或是企业的私人场景。例如和其他品牌的合作设计独立包装等。江小白如何打算做平台的话,以后也许会开放更多的定制化场景,例如公司年会的定制酒——不仅仅是包装,还可以定制口味;婚礼白酒定制化;生日白酒定制化等等。慢慢的可以将能力用来变现,开始做To B的生意。总结通过江小白的案例,可以看到很多产品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从做产品到做场景到做文化、做产业链,最后笔者从江小白的案例中简单总结一下产品的发展历程:
|